close
在整理成語中的隱喻時,我感覺到一個問題,就是關於系統之內與系統之外。

先說,這只是個還不成熟想法,也許已經有答案了,也許沒有。如果有的話請各位可以回覆一下我的疑問,如果沒有的話也請大家參考看看。

在認知語言學中,我們所努力想要建立的是一個語意的系統,在某些詞彙中,是能夠由內向外建立系統的,像是手(身體)-拿手(手部功能)-黑手(手部功能代人),這樣的一條線是可以被建立的。

但是

那些系統外的東西呢?雖然我現在著手做的東西還沒有很多麻煩到沒有辦法塞進系統裡,但是總覺得這種東西不可能會沒有,將來說不定需要著眼於這個部份,因為這種在系統外的東西雖然不多,不過將會是令人困擾的部份,也許學姊們在教華語時可能會遇到的問題。

或許

格式塔可以解決這個問題,就是將語義的形成解釋為一種非常活潑的團體,隨時可以因為新成員的加入來修改,也可以因為成員的消失而取消。這種取消卻不一定會使語義改變,而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,某些成員加入過的痕跡必定會留下,並且可能會成為某些新成員加入的引力。(有點離題了...拉回來)
如果將語義的形成解釋為一個活潑的團體,這樣的話,我們去建立的漢語中的系統性會不會變成一個太不穩定的系統,像是沙灘上的沙堡,隨時都有可能被約定成俗的浪潮給摧毀。或者是我們建立的系統只是一種描寫,而不是一種解釋。

嗚....越想越頭大,算了,這不是我目前會遇到的問題。(丟)
大家如果知道我在說什麼(我自己是不太清楚我再說什麼啦),歡迎來討論喔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ewwayofthi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