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d, Meaning, and Cognitive Difference in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Study

 

摘要

華語教學這個領域越來越受注意與重視,因此漸漸走向教學技巧與理論並重的局面。有時候,華語教學的難處是老師得把非常複雜、深刻的意義用最簡明的方式傳達給學生。這種傳達能不能到位,其實是依老師對中文字義的融會貫通程度來決定的。老師對中文字義能真正掌握,才可能使學生正確無誤地理解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中文字義存在引申現象。由字的本意開始,字的孳乳一般有路徑可循,瞭解此路徑,則能輕鬆看待多重字義的複雜性。因此,研究字義的延伸是必要的。此外,由於華語教學的對象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,因此字義還存有認知差異的問題。

我們發現利用雷克夫與詹森《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》[1]的譬喻概念來解決字義的多重及中、英文認知差異是極為簡便的方式。 此乃本文撰寫的目的。

 

關鍵詞

中高級字彙、單音節詞、雙音節詞、引申、隱喻、轉喻



[1] 雷可夫與詹森著,周世箴譯注:《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》,台北:聯經,2007年初版2刷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ewwayofthi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